中国计量大学2024年党政工作要点
索引号:   时间:2024年10月24日   访问量: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莅校视察20周年,是浙江省政府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共建学校5周年。2024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莅校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有力落实浙江省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加快普通高校高质量发展两个意见精神,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高标准育人为根本,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关键,以高效能治理为支撑,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坚持凝心铸魂,以党建引领事业发展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内化转化,着力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健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闭环落实机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态化开展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强化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精心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专题,加强对全校理论学习的统筹与督导紧扣建国75周年重大主线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爱国荣校情怀和干事创业激情。

2.精心组织开展“牢记殷切嘱托 加快特色发展”主题活动。紧扣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莅校视察并作重要指示20周年重要节点,重温重要嘱托,全面总结学校20年特色发展办学成效与经验。组建工作专班,谋划活动方案,以多种形式展示学校发展成就,举办“以特色教育服务特色经济”主题成果展,召开“抓住老本行、坚定特色发展之路”系列研讨会,组织“我与计量同行”主题活动,办好“5·20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质量月”等特色活动,在全校上下持续激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党建“四个融合”行动健全“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长效机制,推动学校内部党建工作有效融合,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入实施党建创优行动计划,提升基层组织力,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争取入选全国高校“双创”培育项目、全国“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抓实党建强院行动,聚焦“一院一品”打造党建品牌。发挥党建联建机制作用,加强与市场监管总局开展党建联学、干部培训、人才交流等合作,共建高质量党建研究中心(基地)。探索构建智慧党建,推动数字党建平台集成升级,打造云党群服务中心。做好高层次人才和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4.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科学谋划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培养锻炼、管理监督等工作,扎实推进中层干部届中调整,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打造党员干部融合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党校建设,建好党校师资库,打造特色精品课程,建好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实施干部铸魂”“赋能”“储育”“青蓝”“培优工程,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重视年轻干部培养,健全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任用的全链条工作机制,构建立体化培养体系,建立年轻干部数据库,探索学术副院长等挂职制度。

5.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严格落实全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和“五张责任清单”。持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和常态化,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推动学校党委重要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以巡促治,压紧压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巩固拓展省委巡视、省委教育工委提级(交叉)巡察和校内巡察整改成效,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专项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坚持严的基调,强化纪律作风建设,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深化“清廉量大”建设,深耕“量秀清风”廉洁文化内涵,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完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审计形式,建设审计智慧管理一体化平台,推进审计全覆盖。

6.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媒体宣传矩阵,提高宣传报道层次,积极谋划对外宣传标志性成果,加大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供给。发挥校史馆、逸夫计量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育人作用,扩大“千秋计量”等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影响力,推动传统文化和计量文化传承创新。

7.发挥统战、群团、离退休工作优势。加大统战工作保障,支持学校各民主党派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推进统战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工会和妇女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升级教工之家建设,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教授风采展示、教职工疗休养等活动,为教职工提供更精细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服务。坚持以党建带团建,生动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施“青马工程”,进一步巩固各级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改革成果,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建好银尚乐活、银龄乐为”“银耀风尚等离退休工作平台,进一步发挥五老力量,助力学校发展。

二、深化教育改革,以育人树牢初心使命

8.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开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优化“大思政”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落实“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双轮驱动。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品牌效应,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加强教育培训,完善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拓展“思量书院”育人功能。强化“智慧思政”平台应用,数字赋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四生”心理育人模式,构建全员心理育人生态。强化资助育人工作,确保应助尽助。

9.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审核评估为契机,系统推进专业、课程、教材等关键环节和要素建设。加强教学改革与研究,持续凝练培育教育教学标志性成果,谋划推进2024年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申报。优化专业布局,实施动态调整,提升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契合度。推动高水平课程建设,打造名师名课,争取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新增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培育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践育人基地,提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成效,新增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拓展实训基地等双创实践平台,深化“一月一赛”机制,全力备战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高水平双创赛事。强化五育并举,不断完善体美劳教育课程体系,建好校艺术团、体育训练队,打造美育、体育品牌。

10.加强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打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路径,着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分层分类优化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研究生质量工程项目体系,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加强过程管理与评估,提升研究生教学改革实效。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推进导师学位点归属调整工作,严格导师遴选与考核。增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各类创新实践竞赛获奖数量与层次。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校内硕士论文盲审优良率争取65%及以上,在省学位论文抽检中保持前五,毕业研究生平均薪酬水平力争进入全省前三。

11.提升招生和就业工作质量。构建广泛参与、协同配合、统筹推进的招生宣传格局,加大优势特色学科专业招生宣传力度。积极争取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持续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力争研究生招生人数达20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人及以上。扎实做好“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等各类招考工作,不断优化生源结构和质量。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加强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精准开展就业帮扶活动,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加强选调生工作,切实发挥“量大精聘”政产学就业育人共同体作用。完善招生、就业、培养联动机制。

三、聚焦创新驱动,以内涵提升核心实力

12.持续深化一流学科建设。围绕省“双一流196工程”,全力支持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率先突破。优化特色学科发展,加强计量测试、质量标准“老本行”特色学科群建设。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大高水平学科团队培育建设力度。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成立工作专班,推动计量标准质量领域学科专业目录增列工作。全面部署推进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点增列申报工作,争取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扎实做好第六轮学科评估准备工作。优化完善ESI学科建设培育机制,新增1ESI1%学科加强“十四五”学科建设规划与管理,健全学科建设评价机制,建成学科管理系统和发展规划管理系统。

13.增强服务重大战略科研能力。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科研体量不断增长,争取2024年到校科研经费5亿元。以重大项目团队攻关机制保障原创性、引领性科技突破,争取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6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艺术基金立项总数争取达80项。加强重大科技成果培育,争取实现国家级科技成果奖新的突破。全面实施科研平台能级提升工程,深度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行业系统科研院所申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加强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动态管理,重组获批3省重点实验室。提升军工计量领域科研实力,力争获批武器装备承制资格,加快建设国防特色学科创新研究中心。加强高校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产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资政建言成果。

14.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积极布局地方科研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和效益加强特色科技成果推介,切实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作用。推进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合作与交流。深化“新型帮共体”建设,推动泰顺共同富裕研究院取得阶段性成果,持续提升结对帮扶工作成效。规范继续教育办学与服务,深耕行业领域干部教育和业务培训,丰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深化校企地协同发展,完善校友与母校发展共同体建设

15.助力市场监管行业发展。深化“省部共建”机制,全面总结“省部共建”工作成效和经验,谋划新一轮省部共建“一揽子”计划和任务清单。围绕计量发展重大战略问题开展政策咨询和专家建言,协助完成国家计量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新一届委员聘任工作,发挥秘书处桥梁纽带作用。贯彻落实学校支撑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建设服务计量事业发展行动方案,争取获批国家计量人才实训基地和国家先进测量实验室。持续深化与全国各级市场监管机构的实质性合作适时成立市场监管学院和市场监管研究院

16.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交流。不断扩展国际教育办学规模与层次,2024年新招国际学历生300人,提高硕士研究生层次国际学生比例。优化生源结构与质量,接收更多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国际学生。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同国际名校开展联合培养,新增1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力争获批设立学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打造高层次国际交流平台,完善“一带一路”标准化教育与研究大学联盟运行机制,提升浙江-捷克人文交流中心、中东欧研究院建设成效,支持与国外大学联合申报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和联合实验室、共建科研合作基地等。扎实推进孔子学院新一轮建设工作,探索设立海外实习基地,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格局。

四、打造人才高地,以智力塑造发展动能

17.持续深化人才引育工作。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充分考虑各学科建设目标、定位和特色,实现按需引才和精准引才。争取引育C类以上高层次人才5,引进专任教师140人。分层分类实施人才成长计划,深入实施明德学者、环宇计划、翔宇计划、特色师资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项目,深化“嘉量人才”品牌建设。加大青年人才自主培养力度,深入实施青年人才“258培养计划”,建立高层次人才储备数据库,打造“近悦远来”人才引育良好生态。

1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常态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完善教师奖励和荣誉表彰体系,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推动科学分类的教师评价改革,优化职称评聘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下放职称评审权限,释放和激发学院人才工作活力。推进绩效改革,优化分配制度,推动《中国计量大学绩效工资和绩效考核奖核拨(分配)办法》在学院层面的政策再造和落地落实,突出业绩导向、兼顾公平保障。

五、优化资源配置,以治理保障协同融合

19.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挥棒”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统筹推进学校各领域综合改革。高质量落实省委综合考核工作,以外部考核评估促进校内各类评价改革,深入实施新修订的部门和学院年度工作考核办法。认真做好高等教育事业数据、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等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监测作用,开展常态化自我评估,提高统计数据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水平和实效。

20.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优化学院设置,推动学院完善内部制度体系和内部机构设置,有序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持续激发学院改革发展新动能。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健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切实提高依法决策能力。落实好学术委员会、教代会职能,持续推进学术组织规范运行,提升民主管理水平规范做好信息公开工作,提升信息公开化、规范化水平。

21.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数智量大”建设,推动形成多方协同、多方参与的数据治理格局,加快应用场景数据集成优化,打造支撑各类应用的一体化平台。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实施校园网数据中心机房扩建项目,加快推进信息化教学设备更新。深入推进数字教育试点工作,提升师生数字素养,营造人人参与、师生共建的校园信息化生态,加速教育数字化转型。

22.优化办学资源与条件。拓展筹资渠道,提升资产经营创收能力,扩大教育基金会规模,不断充实办学资金。加强预算统筹和财务管理,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切实规范学院经济行为。统筹优化两校区功能布局,加快学院搬迁调整工作,优化教学办公资源调配,加强公用房定额管理实施。推进实验室分类建设与管理加强实验室效益评估。规范招标采购和资产管理,提升招标采购和资产管理水平,加快“智慧采购”系统二期建设。

23.改善民生保障与服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为师生办实事”长效机制和民生实事工程,切实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馆藏资源和环境建设,提高图书馆文化育人功能,提升档案馆数字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质工程,有序推进电力扩容、学生公寓新建等重大工程,不断优化升级硬件基础。打造智慧后勤,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和师生体验。健全关怀慰问体系,关心帮助困难、重大疾病及特殊师生群体,不断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24.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网络舆论引导、舆情调控、问题处置机制强重大舆情防范与处置能力。持续做好保密工作,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扩大保密宣传教育覆盖面,提升教职员工保密意识和工作规范,切实筑牢保密工作安全防线。提升智安校园水平,加强校园“110”综合勤务指挥中心建设,积极推进警校共建。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切实保障在校师生饮食安全。深化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加强治安消防、交通、实验室及危险化学品、防电信诈骗等安全工作,推进等级平安校园建设。

 

附件:中国计量大学2024年重点工作指标